媒体

本体论论证

本体论的论点,不是从世界到它的创造者,而是从上帝的想法到上帝的现实,第一次明确地由圣安瑟伦(1033/34-1109)Proslogion(1077 - 78)。Anselm从上帝的概念开始,没有什么比上帝更伟大的概念可以被设想(我不能否认这一点).认为这种存在只存在于思想中而不存在于现实中,这就自相矛盾了。因为一个缺乏真实存在的X并不是比它更伟大的东西。一个更伟大的存在是X,它具有存在的进一步属性。因此,不可超越的完美存在必须存在,否则它就不会是不可超越的完美。

从那时起,这一论点就引起了哲学家们的兴趣。经过13世纪的讨论,它被重新制定笛卡尔在他的冥想(1641)。笛卡尔明确地假设,隐式的安瑟伦的推理,这存在是给定X可以具有或不具有的属性。从这一点出发——再加上存在是一种属性,拥有总比缺乏好——上帝,作为无可超越的完美,不可能缺少存在的属性。

而是假设存在是一种谓词在后来的大多数哲学家看来,这对论证是致命的。的批评是由笛卡尔的同时代人发明的吗皮埃尔贾山迪后来,更为著名的是德国哲学家伊曼努尔康德(1724-1804)纯粹理性批判(1781)。伯特兰·罗素20世纪的其他人进一步澄清了这一异议。根据罗素的观点,说一个具有明确性质的东西——无论它是一个三角形,被定义为一个三面平面图形,还是上帝,被定义为一个不可超越的完美存在——存在,并不是赋予它一个进一步的性质,即存在,而是断言这个概念是实例化的——这个概念实际上是有实例的。但是一个给定的概念是否被实例化是一个事实问题。它不能先验地确定,而只能通过发现这类事实的适当方法来确定。这种观察的需要是不可能的规避通过把存在写进概念的定义(“一个存在着的三面平面的图形”,“一个存在着的无可超越的完美的存在”),因为这种需要又出现在这个扩大了的概念是否被实例化的问题上。

在20世纪,一些基督教哲学家(特别是查尔斯Hartshorne诺曼·马尔科姆,普兰丁格做出)断言了安塞尔姆论点的第二种形式的有效性。这取决于"“必要的存在”,一种比“存在”更有价值的属性。一个必然存在的存在不能被连贯地认为不存在。因此,上帝作为无可超越的完美存在,必然具有必然的存在,因此必然存在。然而,这一论点被批评为未能观察到逻辑和本体论或事实的必要性之间的区别。逻辑上的必然存在,据说是一种不连贯的因为逻辑的必然性,理念只适用于概念之间的关系,而不适用于概念的实例化。因此,上帝的必然性必须是一种本体论上或事实上的必然存在,而不是逻辑上的必然存在:上帝作为最终的事实而存在,没有开始或结束,也不依赖于任何其他东西。但是这个本体论上必然存在的概念是否被实例化,并不能先验地确定。从一个永恒的、独立的存在的观念不能有效地推断出确实有这样一个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