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算模式

当代蒙古的定居点具有鲜明的区域差异:在奥尔洪河和塞伦格河的北部流域,人口密度可能达到每平方英里10人(每平方公里4人),但一些沙漠地区无人居住。人口集中在中北部地区国家它拥有最富饶的牧场、主要的农作物产地、最多的工业设施和最好的交通工具基础设施

农村的模式

乡村的显著特征是蒙古包圆顶帐篷),这是传统的蒙古民居,牧民仍然广泛使用,冬暖夏凉。这是一个圆形的木制格子墙结构,有隔热毡,宽大的锥形屋顶搁在柱子上,整个屋顶覆盖着白色帆布。它轻便,坚固,易于组装,运输和重新安装。在社会主义时期,游牧民族被鼓励采取定居的生活方式,并聚集在一起生活蒙古包S和更多的永久性建筑围绕着牲畜合作社和国营农场的中心。1990年以后,农村的失业和牧民的艰苦生活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家庭搬到乌兰巴托和其他城镇蒙古包营地。

城市模式

最初的佛教寺院都是游牧的,但是逐渐的永久寺院变得越来越重要。在清统治时期,中国的满族强化行政中心和驻军城镇,比如Khovd(何弗)乌利阿太。1920年以后,为了满足社会主义政权的行政需要,许多小定居点发展起来。然而,正是在这些城镇中,蒙古呈现出了它的现代面貌。城镇在20世纪下半叶迅速发展,占总人口的比例从1950年的约四分之一增加到20世纪80年代初的一半以上。

首都乌兰巴托(乌兰巴托),迄今为止最大和最重要的城市中心,已经迅速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0多万人口的庞大城市,约占整个国家人口的五分之二。它位于蒙古中北部的Tuul河岸边。它以前被欧洲人称为Urga(来自Örgöö的俄罗斯化版本,Javzandambas的游牧居住地),于1778年在现在的地点定居。老城区在1921年有大约6万人口,主要由修道院、一些木结构建筑和集群蒙古包然而,到了20世纪后期,这座“毛毡之城”已经转变为一个现代大都市,拥有宽阔的大道、中央商务区的高层办公大楼、公寓大楼和大量的政府、文化和教育建筑。尽管有了这样的发展,城市的大部分人口还是住在边远地区蒙古包很多地区没有水的供应或者没有卫生设施,有些地方没有电。

另外两个重要城镇达尔汗在乌兰巴托和蒙古北部边境之间Erdenet这些都是有计划的城市化的例子。达克汉的奠基于1961年,20年内,这里的人口超过了5万,而且还在持续增长。在社会主义时期,新城成为主要工业综合体的中心,仅次于乌兰巴托本身。Erdenet成长于20世纪70年代,在一个铜矿的基础上开发了一个合资企业苏联

人口趋势

在经历了一段停滞期后,蒙古人口在20世纪下半叶迅速增长,出生率攀升,死亡率下降。健康、卫生和医疗设施的改善在降低死亡率,特别是婴儿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府鼓励家庭多生孩子的政策也很重要。蒙古的自然增长率在20世纪60年代达到顶峰,此后缓慢下降。到20世纪末,蒙古的主要人口当时的趋势是人口年轻化、快速增长动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21世纪初。

昌西·d·哈里斯 艾伦·j·k·桑德斯

经济

在20世纪初,蒙古人主要从事维持生计的放牧牲畜.贫穷的牧民照看着贵族、政府官员和佛教徒拥有的大群牲畜修道院地产——其财富是以他们所拥有的牲畜来衡量的。1921年的革命结束了贵族和佛教神职人员的社会经济特权。在20世纪30年代和40年代,为了建立一个蒙古“无产阶级”,苏联提供了帮助促进建造屠宰场和小型工厂,为当地加工食品、兽皮和羊毛等原材料消费

尽管农业和畜牧业仍然是蒙古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规划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越来越强调开发蒙古丰富多样的矿产资源。新的工业城镇,如沙林戈尔(煤矿),达尔汗(建材和冶金),以及Erdenet(铜矿开采)是在草原上建立的,由跨蒙古铁路连接到乌兰巴托(乌兰巴托)以及西伯利亚和中国。在社会主义时期的最后二十年,贸易急剧增长,尽管几乎所有的贸易都是与苏联及其东欧盟国。

在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以及蒙古的一党统治,国家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困难,因为它从一个计划经济到一个市场经济。蒙古的大部分年度预算以前是由苏联支持的,蒙古对苏联和苏联的国际债务的继任者俄罗斯它的规模相对较大(最终于2010年被解决)。来自国际组织和个别捐助国的援助帮助稳定了经济并开始复苏。新商品(特别是羊绒)的开发和与外国公司建立采矿合资企业随后促进了蒙古的经济经济增长新兴的旅游业也是如此。蒙古试图增加与中国和东亚其他国家,以及中国的国家北美.蒙古的国民生产总值人均收入大幅增长,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然而,该国很大一部分人民继续生活在贫困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