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inrich Rohrer

瑞士物理学家
验证引用
虽然已尽一切努力遵循引用风格规则,但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参考相应的样式手册或其他资料。
选择引用格式
反馈
修正?更新?遗漏?让我们知道如果你有建议来改进这篇文章(需要登录)。
谢谢您的反馈

我们的编辑将审阅你所提交的内容,并决定是否修改文章。

打印
验证引用
虽然已尽一切努力遵循引用风格规则,但可能会有一些差异。如果您有任何问题,请参考相应的样式手册或其他资料。
选择引用格式
反馈
修正?更新?遗漏?让我们知道如果你有建议来改进这篇文章(需要登录)。
谢谢您的反馈

我们的编辑将审阅你所提交的内容,并决定是否修改文章。

生:
1933年6月6日 瑞士
死亡:
2013年5月16日(79岁) 瑞士
获奖及荣誉:
诺贝尔奖(1986)
发明:
扫描隧道显微镜

Heinrich Rohrer(1933年6月6日出生于瑞士布赫,2013年5月16日卒于瑞士沃勒罗),瑞士物理学家Gerd Binnig, 1986年收到了一半诺贝尔奖为他们的关节做物理测试发明扫描隧道显微镜。(恩斯特Ruska获得了另一半奖金。)

罗勒在瑞士联邦理工学院接受教育苏黎世(常规,1955;博士,1960年),然后在超导做了两年的博士后研究罗格斯大学,新不伦瑞克,新泽西.罗勒随后回到瑞士1963年,他加入IBM研究实验室,直到1997年退休。宾尼格于1978年加入实验室,正是在那里,两人设计并建造了第一个实验室扫描隧道显微镜.这台仪器配备了一个微小的钨探针,探针的尖端只有一两个原子宽,可以被带到导电或半导体材料表面五到十个原子的距离内。(一个原子约等于1埃,或100亿分之一米。)当电势尖端的电压与表面的电压相差几伏,量子机械效应造成的影响是可测量的电流跨越鸿沟。这种电流的强度对探头和表面之间的距离极其敏感,当探头的尖端扫描表面时,可以通过提高和降低探头的尖端来保持一个固定的距离,从而保持电流恒定。探头的高程记录是被研究地表的地形图,在其上可以测量轮廓间隔如此之小,以至于组成表面的单个原子都可以清楚地识别出来。

这篇文章最近被修订和更新艾米Tikkanen